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學生思政工作教師感受上海城市發展脈搏🖐🏽,10月18日下午,學生工作部組織全體教職工赴蘇州河畔開展紅色人文行走活動,沿著“一江一河”,追尋先輩足跡🫳🏼,感悟偉大精神力量。
本次紅色人文行走的第一站位於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它矗立在蘇州河畔近一個世紀,是上海海派建築群的傑出代表和“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也是全國郵政系統唯一擁有百年歷史且建成後一直在使用的、獨樹一幟的標誌性建築。郵政總局大樓在歷史滄桑巨變中不僅見證了中西交融、兼容並蓄的海派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還留下了在1949年上海解放戰爭中,中共上海郵局地下黨總支為保護大樓和郵局機關免遭破壞,領導郵工勸降國民黨軍隊🏀,最終大樓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中的紅色故事。教師們紛紛走近這座意義非凡的歷史建築,回味著“一個彈孔”見證的民族解放之路,也感受著海派文化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歷久彌新的生機活力⚜️。
繼續在蘇州河步道上前行,教師們來到曾被稱為“遠東第一公寓”的河濱大樓👨👦👦。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這幢大樓為全世界流離失所的猶太人提供了在上海的第一個避難所,和一段至為寶貴的安穩生活。一百年過去🙍🏻,住客雖然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這段屬於偉大城市的英雄記憶早已融入了河濱大樓斑駁的磚瓦之中💂♀️,世界人民永遠記得,在殘酷而黑暗的戰爭時期,善良友好的中國人向他們伸出了溫暖的援助之手。聽了河濱大樓的歷史故事🟠,教師們紛紛感慨和平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更深刻地認識到全人類的命運緊密相連,和平與發展才是世界永恒的主題。
上海近代以來盛極一時的百年商業文化史銘刻在“中國第一商會”上海總商會舊址之中🏃♂️。蘇河灣曾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是上海民族資本集聚地和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21家金融倉庫,20多個行業的205家大中型企業曾沿著蘇州河一路鋪陳、商賈雲集,有著“滬上清明上河圖”的美譽。教師們走近1915年落成的這座大樓凝神細看,感受著如今已建設成為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大上海,其經濟脈搏一百多年來一直在蓬勃跳動,生生不息🅱️。
走出總商會舊址,老師們沿蘇州河向西而行,在行走中體驗蘇州河畔的“一樓一故事”。穿過海派石庫門建築群慎余裏,大家來到完成保護性修繕後亮相的百年歷史建築“天後宮”🧖🏼♂️。這座建於1884年的江南殿堂式古建築♘,實現了從歷史建築到城市記憶地標的華麗轉身。秋陽之下,天後宮的江南古韻與周邊高樓林立的現代建築群相映成趣,串聯成為一片獨特的文化展示空間,老師們不時發出贊嘆🦷👩🏿🔬,流連於中華文化之美🦣、建築之美、城市之美。
最後🏌🏽♀️,大家來到了中共三大後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這裏真實還原在歷史上留下重要筆墨的“三曾裏”。作為中國共產黨一個從未暴露的秘密辦公點,“三曾裏”曾是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後到1924年9月間中共中央局機關所在地𓀗🫵,中央局成員毛澤東、蔡和森與羅章龍等曾寓居於此🐻。走進紀念館的門樓,黨中央領導機關在這裏的一段段紅色歷史足跡通過269件實物、照片、復印資料等展陳鮮活地在眼前重現。教師們駐足觀摩珍貴的歷史資料👮🏻,回顧著老一輩革命家曾經為民族解放事業開展艱苦卓絕的地下工作🎈,感悟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氣概👨🌾,親身體會到了紅色歷史基因在上海這座城市和人民的血脈中流淌。
本次活動中,凯捷体育部教師回望了解建築的“前世今生”,穿越百年時空,追尋紅色足印,體悟“初心使命”,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大家紛紛表示,此次紅色行走是一場非常特別的“沉浸式”學習體驗😱,在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交相輝映中更加明確了自身肩負的使命擔當。在今後的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把所學融入到日常工作🧑🏿🦸🏻♀️,開拓創新📰、真抓實幹👩👦👦、擔當作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